凤眼时评 您的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凤眼时评> 正文

你有没有想过入党

发布时间:2021-10-14 【选择字号:

“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展示——

 你有没有想过入党

李小红

“你有没有想过入党?”这是参加工作不久时,父亲对我说的一句话。

那一年,我才19岁,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学教师,年少且懵懂。很多年过去了,父亲当年说这句话时的严肃表情,却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成了永恒。

父亲从来不是一个武断专横的人,所以很少给我们下命令、下指示、提要求,他总是说:这样行不行?这样好不好?这样可以不可以?这样做你觉得怎样?这些问话的背后,都有你无法反驳的理由,让你不得不认可、不得不同意、不得不服从。这次他说的是“你有没有想过?”我知道,入党这个事情,我必须要想了,也必须要争取了。

21年后的今天,我便是以一名中共党员的自豪,来到我的家乡——来凤县绿水镇,去血泪山“茅坝剿匪烈士陵园”,重走英雄路,感知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我曾经无数次来过这里。读小学、读初中每一年清明节的时候,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第一次戴上团徽、第一次戴上党徽的时候,我都来过这里扫墓,对着烈士纪念碑宣誓。

此刻,雨停了,那些花啊草啊树啊都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雨珠,山涧升起了寥寥薄雾,如轻纱似薄帘,将眼前的山山水水装点成了一幅幅幽幽静静的水墨画。微风习习、温柔拂面,野花的香味和着泥土的芬芳沁人心扉。这样和平、静谧而美好的日子让人幸福、沉醉。

同事小心翼翼将花篮从汽车的后备箱搬下来。这是一对全部用淡黄色菊花扎成的花篮,代表着我们对于逝去的革命先烈们的哀悼与尊敬。花篮由四位同事很谨慎的抬着,慢慢地走向上山的台阶。

去往烈士陵园的台阶被打扫得非常干净,蜿蜒至山顶。台阶两旁,苍翠茂盛的松柏依于岩石突兀而起,坚硬挺拔,张扬着生命的力量,让人生出许多敬畏。偶尔会看见鸟儿在林间飞来飞去,又是那么和谐安宁。

新中国成立前,山顶上曾是一座庙宇,名为高庙。1949年11月9日,来凤解放。1950年春,湘鄂川边境匪首瞿波平、彭雨青等,伙同当地团阀、恶霸相互勾结,进行疯狂反扑。在茅坝区区长董志良、区中队副队长杨贵英和秘书由坤等同志的指挥下,策应出击。在这次战斗中,杨贵英等8名干部战士英勇牺牲。这些牺牲的干部战士中,因大多都是无名英雄,也无从得知其家乡在哪里,所以当地百姓便让这些英雄长眠于此,同时,也将这座山由“高庙”改名为“血泪山”。

祭扫完毕,同事们都很诧异,墓志上介绍的明明牺牲的是8人,怎么墓碑却有9块呢?那块排在最前且不一样的墓碑又是谁的呢?此刻,只有我知道,那块不一样的墓碑,是早年我爷爷为救过的一位红军战士立下的,那上面的字,也是我爷爷带着我父亲刻下的。

1935年,红军从湖南经湖北去四川,路过我老家的时候,湖南籍年轻战士李泽散因为生病而不能与部队同行,战友便将他偷偷背到了爷爷家藏了起来。在那个年代,家里藏了红军就是死罪,爷爷不敢去请大夫,便自己找草药为李泽散治病。由于病情严重又没有很好的医疗条件,最后李泽散还是病故了。爷爷只能偷偷地把他埋在了家的附近。

解放后,父亲慢慢长大并学会了石匠手艺,爷爷便带着父亲把李泽散烈士的遗骸挖了出来,装进棺材重新入土。还让父亲给他刻了一块碑。墓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字便是父亲亲自写的,也是父亲亲自刻的。

1965年,红卫兵非说是爷爷当年杀了红军,便将爷爷拉到村里批斗,爷爷吃尽了苦头不说,叔叔姑姑们也因此辍学。直到1977年,共产党给爷爷平了反,叔叔和姑姑们也才得以继续上学。政府也将李泽散烈士的遗骸迁到了“茅坝烈士陵园”,让他与这些因剿匪而牺牲的革命战友长眠于此。

这个故事,是父亲讲给我听的。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巨变,总是需要有人解读与证明——父亲正好承担了这样的义务。父亲第一次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是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在这里宣誓的那天晚上。此后,每一年的清明节,我们扫墓回来,父亲都会给我们讲讲血泪山的故事、讲讲爷爷救红军战士的故事。他常说,没有那些革命先烈们的背井离乡、不怕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要努力学习,才是对共产党最好的感谢。

在我心里,父亲一直是个乐观、开朗、思想积极、三观很正的老人。左邻右舍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不仅义不容辞,还经常带上我,让我潜移默化地去受教育。分田分土的时候,父亲也把最好的田和最好的土都让给了他人,因而我小时候吃的米饭里永远都混着或洋芋或苞谷或红苕。但是父亲还是用近乎乞讨的艰辛,让我走出了祖祖辈辈耕耘的农村。

1999年,我师范毕业,回到了曾经的母校,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去学校报到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对我说了一段让我终生受益话:一种物质产品出了次品或废品,还可以返工或报废,而你教的学生,倘若出了废品或次品,则不可能返工,更不可能报废。所以你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要把对党的热爱倾注在工作中。”

在2000年的清明节,我带着我的学生,登上了这座山。我如当年我的老师一样,带着孩子们在烈士纪念碑前,讲着曾经的故事,重温曾经的誓词,那种激动的心情,只有我自己知道。记得那天晚上,我很开心地与父亲分享着我的激动。父亲又一次给我讲起了血泪山上的英雄故事。

末了,父亲说:“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让我们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也是共产党给你爷爷平反,才让你的叔叔姑姑们继续上学,让你走出农村,有了如今的好工作。你现在除了教书育人,努力工作外,你有没有想过入党呢?”

父亲说完这些,拿起他的旱烟袋点燃后,深深地吸了一口,便不再说话。他的思绪,随着吐出的烟雾,飘向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2005年,我如愿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那天晚上,父亲吩咐母亲多加一个菜,然后满上酒杯,和着激动,一饮而尽。

后来,我因为工作变动,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那天晚上,依依不舍,让一向健谈的父亲变得有些沉默。母亲特意做了一桌子的好菜,父亲照例满上酒杯,还特意给我也倒了一杯。端起酒杯的时候,父亲说:“过去的成绩是不是都应该归零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今后无论在任何岗位上工作,都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党!”

人生路上,总有一个人在指引你前进,对于我,又是父亲,承担了这样的义务。

离开家乡的这么多年里,也回去过很多次,却因来去匆匆,没有一次到过“茅坝剿匪烈士陵园”。

今天,我又一次来到这里,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和使命。

站在高高的血泪山上,放眼望去,脚下一幢幢各式洋房在青山绿水间错落排列,宽阔平直的柏油路在脚下延伸,大大小小的各种车辆在公路上自由行驶。一派祥和、幸福的景象。

此刻,我不仅仅只有党员的骄傲。

我转过身来,面对烈士纪念碑,在心里,再一次举起右手,庄严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