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时评 您的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凤眼时评> 正文

献身教育事业   永葆党员本色 ——记来凤县第三实验小学退休教师杨明秀

编辑: 审核: 审签: 通讯员: 发布时间:2021-10-27 【选择字号:

“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展示——

 献身教育事业   永葆党员本色 

                    ——记来凤县第三实验小学退休教师杨明秀

袁秋红

在我们来凤县第三实验小学的校园里,你总会看见一位面容慈祥的老教师每天忙碌的身影,其实她早已退休十几年了,已经年近古稀,可她依然精神矍铄,依然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从事着自己喜爱的教育工作,她就是退休党员教师杨明秀老师。

三尺讲台,粉墨耕耘;春蚕烛光,润物无声。对教育事业,她充满热爱,用爱可以演绎一曲曲动人的育人之歌;用爱可以描绘一幅幅绚丽的成长之画。从教三十几年来,她把满腔的热情全都倾注在学生身上,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谱写了一曲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赞歌。

1974年秋,21岁的杨老师提着几样换洗的的衣物,从恩施芭蕉乡赶到来凤县翔凤镇新峡小学教书。学校安排她代六年级的数学兼班主任,她二话不说,拿起课本走上601班的三尺讲台,面对眼前那40几双充满新奇的眼睛,在克服短暂的胆怯后,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开始讲解第一道数学题,渐渐地,她精辟的讲解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认真听讲过。她自己也不再紧张了,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讲授中,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杨老师精彩的讲解中,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接着,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原来带头鼓掌的是校长,他担心杨老师太年轻没有经验,不能胜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现在看来,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就这样,年轻的杨老师步入了教书育人的正轨,她每天早出晚归,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一年过去了,在六年级毕业考试时,她所代的601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全镇前茅,均分达到81.2分,她也因此被评为全镇优秀教师。年纪轻轻的杨老师用实力赢得了全校老师的尊重,也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

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最根本的职业追求,杨老师不仅是教书的能手,更把满腔热血倾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对待学sheng,她严格要求,每天总是不厌其烦地辅导每一个学困生的学习,当天所学的新内容,她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为此,她不知牺牲了多少的休息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巴特尔也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她关爱每一位学生,做他们的知心姐姐,学生们有什么心里话都给她说。班上有个叫田东林的男孩子,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也改嫁了,家里只有他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开学几个月了,几块钱的学费还没交。而且这孩子上课老走神,要么发呆,要么捣乱,和老师作对,孩子们都疏远他,瞧不起他。杨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仔细询问他家的情况,刚开始他一个字也不肯说,杨老师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打开了他的心结,他说,他早就不想读书了,他家太穷了,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交学费?杨老师立即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几块钱替他交了学费,还给他买来纸和笔,他感动得痛哭流涕。从此以后,田东林想换了一个人似的,上课专心致志地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再也不捣乱了,人也变得开朗许多,学习成绩一路飙升,最后以全班第十名的好成绩考上了旗鼓寨中学。

第二年7月1日,是杨老师终身难忘的日子,22岁的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怀着激动心情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从此,她将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她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从不挑三拣四,学校安排她代哪个班,她就代哪个班,差班和毕业班常常和她有缘,不管是多差的班,在她的精心教育下,总能逆袭成好班。那些家长们以自己的孩子是杨老师的学生为荣。杨老师常说一句话:“既然我接了这个班,我就要负责把每个学生教好,让家长放心。”就是这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话,成了她一生的座右铭,她一生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句话。

1978年春,25岁的杨老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第二年,大儿子出生了,伴随着儿子的成长,杨老师更忙了,在学校忙完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又要给嗷嗷待哺的儿子喂奶,给丈夫洗衣做饭,忙完这些,杨老师才躺下休息。可是不管多苦多累,当她站在讲台上后,总是以最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她就像一头老黄牛,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履行着一名党员教师的神圣职责。

时光飞逝,转眼已到21世纪,杨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已辛勤耕耘了20多年,从风华正茂的少女到历经沧桑的中年教师,20多年的教育生涯,她尽职尽责,无愧于心,无怨无悔,期间各级政府授予她的各种光荣称号不计其数----“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装满了两个抽屉盒,这是对她教书育人成果的肯定,也是她这辈子宝贵的精神财富,她将永远珍藏着这些用心血换来的荣誉。

2002年秋,杨老师从新峡小学调入土堡小学,任教202班数学兼班主任,她对工作的热情不减,我和她带一个班,亲眼目睹了她身上的那股干劲和责任心,每当我课间走进教室时,她总是耐心地在给那几个学困生讲解练习题,直到他们听懂,直到上课铃声响,方才离开。放学了,别的老师都回家了,只有杨老师还守在教室里耐心地辅导学生。杨老师就是这样,初心不改,矢志不渝,默默奉献着,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和点燃学生幼小的的心灵,让他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走向光明的未来。

本来,杨老师的经历和大部分人相差无几,可以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可是,2003年底,临近退休的丈夫由于单位改制下岗了,大儿子又没有正式的工作,靠当临时工养活妻儿,家庭的重担全都压到了杨老师瘦弱的肩上。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她,她反而更坚强了,从她的脸上看不出一丁点抱怨。可更大的不幸再次降临到杨老师的身上。那是2006年5月30日下午,杨老师的小儿子突然生病去世,这个消息就如同一个睛天霹雳,打在杨老师的头上,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使正在上课的杨老师深受打击。可又有谁能想到杨老师在处理完儿子的后事后,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在我们土堡小学的三尺讲台上又看到了杨老师那熟悉的身影,同事们都劝她在家多休息一段时间,可她坚定地说:“我离不开孩子,如果我走了,就看不到他们小学毕业了,我要亲自把这批孩子送进中学的大门……”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让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和敬佩。

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2007年春,刚开学一个星期,杨老师忽然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到恩施中心医院检查后,医生让住院做牵引治疗,然而杨老师怕耽误孩子们上课,一周后就匆匆赶回来坚持到学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劝她在医院继续治疗,可是她说:“我能坚持,这病死不了人。”尽管她一手扶着腰,勉强挪动着走进教室,可杨老师还是笑容可掬地面对这一群群可爱的孩子们,用心浇灌着他们干涸的心田。丝毫没有因自己生病影响学生的学习。这就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风范,什么是“孺子牛”?这就是“孺子牛”!宁愿吃苦自己受罪,也不耽误学生。

2008年春,从教35年的杨老师退休了,当年的秋季学期,热爱教育事业的杨老师又返聘回到了新峡小学继续任教,从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因为她多年的工作业绩和责任心已深入人心,新峡小学的领导和学生家长都希望她能再次回去教书。同事们都问她:“你教了几十年书没教厌吗?”她笑着说:“再教十年也不厌,每天和孩子们生话在一起充实些,心态也年轻些。再说,是党的政策好,我们当老师的才有今天的待遇,我们要知党恩。”就这样,杨老师离休不离岗,继续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继续发挥着一名党员的余热,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发一份光。

2021年春,杨老师重新回到第三实验小学,看着新修的操场和教学楼,她高兴地说:“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在这么漂亮的学校上课,我真想再多活几十岁,多教些学生。”杨老师的话总是那么朴实,这正如她的性格真诚直爽,亦如她的人生,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如细水长流,丝丝入扣。杨老师就是这样把爱和责任心都付出在了这平凡的教育事业中,在她的眼中这样的投入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甚至是一种美丽人生,她用爱播洒着理想和希望,收获着情感和微笑。

四十几年的教育生涯,杨老师与孩子们一起经历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她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与超凡的工作业绩证实了一位党员教师的人生价值。在这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中杨老师付出的是心血,绽放的是鲜花,开启的是希望,收获的是满足。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平凡的教育事业中演绎着她不平凡的美丽人生!